到70年代初,整个韩国居然只有3所大学开设有中文系。不满曾经的藩属国地位,韩国废止了汉字,可现在有点尴尬了韩国民族英雄李舜臣雕像。
80年代中期,韩国的报纸、杂志等,开始降低汉字的使用频率,汉字一般被用来表记与中国有关的人名地名。
90年代后期,韩国民众特别是年轻人已经完全不认识汉字了。
朴正熙喜好书法
看似一场轰轰烈烈的汉字废止运动,以韩国取得胜利告终。可很快,废止汉字的弊端就显露出来。
由于韩国的历史记载、古迹名字、文献、法律条文(包括《大韩民国宪法》)都大量使用汉字,导致韩国年轻人想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时,却看不懂历史典籍。去一个历史名胜游玩时,看不懂上面的字,比较尴尬。
要求恢复汉语教学的民众
鉴于废止汉字后的种种不便,韩国民众开始呼吁恢复汉字使用。
2005年时,韩国颁布规定,在所有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等领域重新恢复汉字。此后,韩国一些中小学又慢慢恢复了汉字课程,但一些坚持全韩文的韩国人,对此提出了抗议。
2015年4月29日,韩国SBS新闻报道,小学课本已规定同时用韩语和汉字标注。因1970年"韩语专用政策"从教科书上消失的汉字,时隔45年复活,这也在韩国引发了热议。
推荐阅读
相关报道
推荐图片
网友推荐
热门图片
精彩看点
热门推荐